S1-13 基于配位场协同催化机制的催化材料设计研究

基于配位场协同催化机制的催化材料设计研究
王卫超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 38 号,300350,中国


详细摘要: 随着原位表征技术和计算化学的迅猛发展,科研工作者能够实现对原子尺度和分子尺度的催化过程动态观测,并且直观地 “ 看到 ” 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会发生重构等现象。在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中,我们从实验上优异的催化性能出发,结合理论计算模拟,通过对催化反应过程(包括热催化和电催化领域的重要反应)的剖析,我们提出了一种电子结构层面的动态催化过程,即 “ 配位场协同催化 ” 机制 [1]。详细来讲,就是当活性位点吸附中间体后,近邻的配位环境的电荷分布也在同步发生变化,在整个催化过程中,通过这种超交换相互作用的电荷转移模式,活性位点对中间体的吸脱附能就可以得到调控,使催化剂表面达到对中间体吸附既不太强也不太弱的理想状态,最终带来较好的催化活性。经过验证,这种机制普遍适用于多种催化剂体系,其中包括存在单一晶体场,但由于缺陷,掺杂( [2]LDH)或单元堆垛方式差异( [3]ABO3)形成的多配位环境的体系;本征存在多晶体场的单相体系 ([4-8]AMn2O5, [9]AB2O4),以及复合相材料体系 [10-13]。因此, “ 配位场协同催化机制 ”,将对理解动态催化过程, 并从底层电子结构设计催化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Mater. Chem. Front., 2021, 5, 18.
[2] Small, 2019, 1902373.
[3] Adv. Mater., 2020, 2006145.
[4] Science, 2012, 337, 832,
[5] Appl Catal B., 2019, 247, 133.
[6] ACS Catal., 2020, 10, 7269.
[7] Appl. Catal. B: Env., 2020, 118932.
[8] Chem. Eng. J, 2021, 410, 128305.
[9] Adv. Mater., 2018, 30, 1800005.
[10] J. Am. Chem. Soc., 2018, 140 (11), 3876-3879.
[11] Nano Energy, 2018, 51, 91.
[12] Adv. Mater., 2019, 31, 1804769.
[13]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9, 11 (19), 17482.

Brief Introduction of Speaker
王卫超

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于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3 年加入南开大学任教授,2013 年入选南开杰出青年教授,2017 年入选天津市杰出青年学者。 研究方向为电催化剂在汽车尾气排放控制和储能方面的应用。迄今为止,已发表科技论文 120 多篇,并参与撰写书的一个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