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高丰度稀土快淬永磁材料的设计

4-24、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进行高丰度稀土快淬永磁材料的设计

李锐,赵同云,胡凤霞,孙继荣,沈保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摘要:材料科学的研究目的是破解材料“成分-工艺-结构-性质-性能”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有目的地设计出具有指定性能的材料,以满足某种实际需求,另一方面有目的地设计出该种材料的制备工艺流程。近年来,基于实验和计算所产生的大量数据,材料研究逐渐进入了数据推动材料科学发展的阶段。从数据中推断科学决策,解析这种“因果关系”,正是数据驱动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核心体现。随着高通量实验和表征,以及高通量计算在现代材料研究中的不断应用,材料数据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新知识将是未来材料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利用数据分析算法构建材料性能关于材料特征(成分、结构和制备工艺等)的“正向模型”,最终通过“反向优化”实现材料设计的目的。

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组成元素较多、制备工艺较为复杂,因此其材料特征空间具有相对更高的维度。任一材料特征的变化都有可能对永磁材料的显微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导致磁体的非本征性能(矫顽力、剩磁、磁能积等)对成分、结构和工艺条件等材料特征的变化极为敏感。传统上,利用人类的经验估算或者“试错法”来设计永磁材料,通常都会存在很大的性能估算误差,从而使得实际的材料设计陷入耗时费力的“制备-测试”循环之中。幸运的是,目前的数据驱动技术已经有可能为永磁材料的设计提供一种快速、精准、经济的高效设计思路和方案。

本文以“快速设计经济型含LaCe快淬磁体”为目的,利用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材料的“成分-性能”预测模型,并通过模型反向构建虚拟数据库(“性能-成分”)来指导材料的成分设计和开发。工作的整体流程主要包括材料数据集的建立、模型的训练和评估、最佳模型的选择和模型的功能实现等四个步骤。快淬磁体的材料数据来源于已报到的文献和本课题组的研究结果,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主要包括:人为标记特征、统一数据格式、数据填补和删除,以及数据规约等。由于机器学习算法类型众多,并且建模过程属于“黑箱”操作,人们很难提前预估不同算法的优劣,所以,本文采用多算法对比学习的方法来确定最优的性能预测模型。

本文选取线性模型、回归决策树、支持向量机回归和梯度提升树等四种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对快淬磁体的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进行了建模学习。随着算法复杂度的提高,对于快淬磁体永磁性能的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随之升高,而预测误差随之减小。对于最佳的梯度提升树模型,关于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的拟合优度分别高达0.90和0.91,平均绝对误差仅分别为80 kA/m和8.8 kJ/m3,此误差数值与快淬制备工艺所固有的性能分布范围(实验偏差)相当,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利用最佳模型可以构建不同特征维度的虚拟材料性能数据库,通过探索此数据库,我们可以快速定位特定性能的磁体成分,从而实现材料设计的目的。

此方法可以把现有的以经验和实验为主的传统材料研发模式,转变为“材料预测在先、实验验证在后”的模式,具有较强的预见性和针对性,使优化问题变得更轻松而简捷。未来,在成功建立烧结磁体的完整数据库的基础上,与相场模拟相结合,此方法将有助于极大地缩短烧结永磁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周期,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字: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材料设计;机器学习;数据挖掘

DOI:10.12110/secondfmge.20181014.424

Brief Introduction of Speaker
李锐

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软、硬磁材料设计、制备和仿真模拟,以及数据挖掘技术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的研究,已在Acta Mater、JAC、PRB、Nano Scale等杂志期刊发表10余篇文章。

通讯方式:Email:lirui2015@iphy.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