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工程院指导,广州市政府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承办的“第一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在广州举行。记者从广州市工信委获悉,广州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30院士聚首广州论道新材料
11月22日,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院士、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苗治民、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曹国英、广州市工信委张晓波主任出席论坛,国内外新材料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约500人参加。国内材料领域60多位院士,此次有30位来穗参加本次论坛。
在论坛活动上,干勇、王迎军、宾州州立大学教授刘梓葵、上海大学教授张统一分别作了主题演讲,分享了新材料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探讨了新材料产业发展趋势,还举行了广州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揭牌仪式。
今后,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将每年举办一次,搭建材料基因领域重要的产学研交流平台。
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领域的颠覆性前沿技术,是加速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进程,奠定全球新一轮制造业革命竞争优势的关键。它借鉴人类基因计划的研究理念和方法,达到新材料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的目的。
此次论坛将围绕“十三五”新材料产业发展、材料基因计划的进展、材料信息学、高通量计算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在促进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前沿技术的学术交流的同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广州新材料产业特色优势突出 形成多个优势产业集群
广州作为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新材料研发范围已基本覆盖国家重点支持的新材料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垄断性的骨干企业和独创性新材料产品,产业特色优势突出。截至2016年底,全市拥有新材料企业300多家、总产值2700亿元,其中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有2家、超十亿元企业有25家、超亿元企业有120多家,形成了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
当前,广州以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有利契机,大力实施NEM计划,明确将新材料列为《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广州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的重点发展产业,并在资金、用地、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还专门成立“广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促进会”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
记者从广州市工信委获悉,新材料产业是产业技术进步的基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中之重。广州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将“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作为广州产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及方向之一。
广州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有力载体,是广东新材料产业的主要集聚地,并展示出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广州已经形成了以广州开发区为核心区的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
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黄埔、南沙、白云、花都等地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度较高的新材料产业群。其中,以南沙钢铁基地、广州开发区、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等为重点,建设高端金属材料生产及深加工基地;以广州科学城、从化明珠产业基地等为重点,形成国内技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先进改性塑料产业基地;以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化工新材料基地等为重点,创建国际水平、规模最大的日用化学品、胶粘剂、涂料等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同时,打造高性能建筑材料、节能建筑材料、智能建筑材料深加工产业基地。2008年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授予广州“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称号。
创新广州推动新材料发展
开放广州吸引新材料人才
院士为广州新材料科学和产业发展点赞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陈映(署名除外)
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
广州开放能够吸引人才
新材料在推动经济、技术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材料基因组在新材料研究中有好的发展苗头。新材料在重大工程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在材料研究领域,主要的任务一个是占领制高点的新材料,一个是转方式、调结构,提升原始基础的材料。
干勇表示,在科技、高端新型产业发展上,广州开放能够吸引人才。他表示,下一步,我国还会继续将新材料研究的基础打牢。面对新材料遇到的应用难题,干勇称,一个新模式出现,就是把生产企业拉进来,形成大平台,依托大平台、大基金、大应用来发展。
干勇表示,新材料产业将引领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工信部、中国工程院联合进行制造业强国战略研究,指出我国制造业强国进程的三个阶段:2025年中国制造业可进入世界第二方阵,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中国制造业将位居第二方阵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2050年中国制造业可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他表示,中国新材料产业未来将以三大方向为导向:基础材料要转型升级,关键工程战略材料要转移高端、加大国产化比重,中国的前沿材料须抢占战略制高点。
比如关键战略材料,这是支撑和保障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舰船车辆、核电、航空发动机、航天装备等领域高端应用的关键核心材料,也是实施智能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环境治理、医疗卫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等重大战略需要的关键保障材料,目前,在国民经济需求的百余种关键材料中,约三分之一国内完全空白,约一半性能稳定性较差,部分产品受到国外严密控制。突破受制于人的关键战略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干勇院士表示中国的原始创新缺乏,引领发展能力不足,难以抢占战略制高点。如波音787梦想客机的复合材料用量达50%,整机减重超过20吨和油耗降低20%以上。我国迫切需要在3D打印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石墨烯等新材料前沿方向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布局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发展先机和战略制高点。(耿旭静)
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群基:希望论坛发展成年度性具有国际影响力平台
薛群基在致辞中表示,材料基因工程是当前全球材料科学领域最受瞩目的前沿领域之一,其实施能有效解决新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幅缩短新材料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有效推广应用更将促成材料科学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本届论坛是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的首次举办,讨论主题涵盖了高通量材料计算与设计、高通量材料制备与表征、材料服役与失效行为、材料信息技术4个研究方向,是当前材料基因工程的4个代表性的发展方向,相信各位专家和代表在此次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火花。“本届论坛的举办将对中国版材料基因计划的推进,以及我国材料科技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他说,也希望论坛发展成年度性、系列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建新:论坛是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盛宴
谢建新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材料基因工程技术快速发展,“第一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的举办旨在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奉献一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产学研盛宴。
每年一次的系列高层论坛的举办,将搭建一个新材料领域重要的产学研交流平台,有利于加强我国在材料基因工程领域前沿技术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带动新材料领域相关科研和产业创新发展;有利于促进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有利于加速高通量材料计算模拟、高通量组合材料实验、材料共享数据库为基础的材料基因工程创新平台的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广州在材料科学领域发展特色鲜明
华南理工大学是此次论坛的承办单位。王迎军教授表示,这是国内近年最高规格的材料学科学术会议。有32位院士在一个学科开这样的论坛非常罕见,专家阵容绝对可以说是“豪华”。
在王迎军看来,这次论坛的召开,对广州在材料科学、新材料及相关的领域发展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州在创新驱动改革领域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新材料产业及相关产业有雄厚的发展基础,发展势头强劲。王迎军说,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发展密不可分。这次会议重要性在于将会大大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也无疑将对广州新材料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州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王迎军认为是转型比较快,高新技术产业、高端产业发展快,尤其广州有工业实体作为基础,又有良好的创新氛围,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具备的。“广州在新型材料领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新材料的发展在全国来看也很快。”王迎军说。
对于广州材料学科的发展,王迎军认为,广州还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区域的特色,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高端产业,华南理工大学的学科布局、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都将立足于满足地方需要、国家需求。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刘梓葵:花城环境美丽印象深刻
在刘梓葵教授看来,目前中国的材料工程正在蓬勃发展,业界与学界之间应加强联系,共同协作解决行业难题。“今天的提问环节,广州一家科技公司老总就表达了这样的意愿,他们能提供资金,但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还需要专家教授给予支持。”刘梓葵表示。
第一次来到广州,花城美丽的环境给刘梓葵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州没什么雾霾,空气很好,这几天早上我都到流花湖公园跑步,很喜欢这里的生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志梅:看好材料基因工程未来在广州的拓展
“虽然名字里有基因两个字,但材料基因工程实质上和生物是没有关系的,起这个名字主要是想表明材料的许多性质其实是由它的本征特点来决定的。”分论坛主席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志梅首先明确了人们对材料基因工程可能存在的一个认知误区。
据她介绍,材料基因工程涉及多学科交叉,包括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所以更需要各领域的专家展开跨学科交流。“这次的论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尽管是第一届,但这将是以后大家深入合作的契机。”孙志梅教授表示,“南方一贯以来的开放风气,让我看好材料基因工程未来在广州的拓展。”